摘要:“五岳归来不看山,黄山归来不看岳”,这一句展现黄山之胜境的诗句,相信很多人耳熟能详。但今天要与你们分享的并非是黄山,而是五岳之首,泰山。五岳为群山之尊,泰山为五岳之长。“三山五岳”,泛指华夏大地各名山。哪三山?说法不一,但普遍认为是“安徽黄...
“五岳归来不看山,黄山归来不看岳”,这一句展现黄山之胜境的诗句,相信很多人耳熟能详。但今天要与你们分享的并非是黄山,而是五岳之首,泰山。
五岳为群山之尊,泰山为五岳之长。“三山五岳”,泛指华夏大地各名山。
哪三山?说法不一,但普遍认为是“安徽黄山、江西庐山、浙江雁荡山”。
而五岳,想必大家也都知道,分别是东岳泰山,西岳华山,南岳衡山,北岳恒山,中岳嵩山。
其中,泰山为五岳独尊,有“中华国山”、“天下第一山”之美誉,被视为崇高、神圣的象征。
但泰山作为五岳中海拔最低的一座山,它为什么会成为五岳之首呢?
在这我第二次爬泰山时,从当地导游口中得知了两种说法,算是解惑了一二(当然,我也有自己的看法)。
一种说法,泰山以拔地通天之势雄峙于中国东方(参见“东岳”由来)。
每当日出,人们见到太阳时的方位始终在东方。“东方”被视为尊上,贵为五方之首。因此,人们在太阳崇拜情结下以东为尊,故而东岳泰山为五岳之首,中国人一般以东为大!
此般说法,有一定的说服力。泰山日出,闻名天下。每年,都有大量游客夜爬泰山看日出,如此壮举,正也说明了东方日出于泰山之巅,是何等重要。
另一种说法,是说当年盘古开天劈地时,腹变成了中岳嵩山,左臂变成了南岳衡山,右臂变成了北岳恒山,两脚变成了西岳华山,而他的头部则变成了东岳泰山。
泰山为首(此处指首级,脑袋),则成为了后来的五岳之首(此处为第一,”天下第一山”)。
盘古开天辟地造就了世界,他的“头部”自然是至高无上的。此般说法,也令我信服。
泰山作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,虽说海拔不高,但其“高度”显然不是海拔所能替代的。
除了当地导游给出以上说法,泰山能成为五岳之首,在我看来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因素。当然,这种因素也许是基于前两种说法的基础之上。
正是因为泰山在“五方之首”,是在“盘古之首”,因而自古就受到历朝历代帝王所重视(除了秦始皇),“天高不可及,于泰山上立封禅而祭之,冀近神灵也。”
地处东方的泰山在古人眼里,是“万物孕育之所”的“吉祥之山”、“神灵之宅”。
而受天命而帝王的“天子”自然要把泰山看成是受命于天、定鼎中原、国家统一,以及权力的象征,为了答谢天帝的“授命”之恩, 为了使这种理论得以证明,必然是要到泰山封神祭祀,“泰山安,四海皆安”。
自汉代确立“五岳”以来,泰山就居于“五岳独尊”的地位。自秦始皇开始到清代,先后有13代帝王依次亲登泰山封禅或祭祀,另有24代帝王遣官祭祀72次。
除此之外,历代文化名人也纷至泰山进行诗文著述,留下了数以千计的诗文刻石,如孔子的《邱陵歌》、司马迁的《封禅书》、曹植的《飞龙篇》、李白的《泰山吟》、杜甫的《望岳》等。
泰山巍峨陡峻,气势磅礴。海拔虽不高,但十八盘足以令每一个爬过泰山的人都感到双腿颤抖,回想起来感到不可思议。
泰山贯穿山东中部,凌驾于齐鲁平原之上,东临大海,西靠黄河,古称“岱山”、“岱宗”,春秋时改称“泰山”,孔子“登泰山而小天下”千古流传。
今人登泰山,多少是有着怀古、寻古的意味。
不论是想看看古代帝王封禅祭祀的“直通帝座”的神山究竟有何不同,还是想看看东方文化之缩影,泰山无疑是“天人合一”思想的寄托之地。
走进入泰山的那一刻起,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的气息扑面而来,不论是古人留下的遗产,还是大自然留下的美景,泰山犹如是一座巨大的宝库,蕴藏着“天人合一”的所有的遗产宝藏。
156座山峰,138座崖岭,72处名洞,72块奇石,130条溪谷,64处瀑潭,72眼名泉,万余株古树名木,42处古遗址,13处古墓葬,58处古建筑,历代刻石2500余处,石窟造像14处,近现代文物12处,文物藏品万余件……
如此泰山,也难怪每年游人如织,夜爬也罢、看日出也罢、怀古也罢,崇敬也罢,泰山“大而稳,稳而安”,令人坦荡自若,不失信仰。
当我站在泰山之巅,遥望远处,不由是想到“由来访胜境,乾坤此为巅”。同时,也告诫自己,立足于当下,不要步步紧逼自己,大而稳,稳而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