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黄思皓在校园年大门广场视频连线爷爷黄昭煊。 记者高勇 通讯员高翔 摄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0月6日讯 相隔千里,又近在咫尺。10月6日,广东佛山82岁老人黄昭煊,在孙子——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2022级国际商务+英语专业学生黄思皓带领下,“...
黄思皓在校园年大门广场视频连线爷爷黄昭煊。 记者高勇 通讯员高翔 摄
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0月6日讯 相隔千里,又近在咫尺。10月6日,广东佛山82岁老人黄昭煊,在孙子——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2022级国际商务+英语专业学生黄思皓带领下,“云游”母校,感慨不已,“变化太大了,今非昔比啊!”
这一天,正是华中科技大学70周年校庆日。
黄思皓在校史陈列馆视频连线连线爷爷黄昭煊,当看到介绍赵学田教授编著《机械工人速成看图》时,老人激动地讲起老师的音容笑貌。 记者高勇 通讯员高翔 摄
这一家祖孙三辈是华中科技大学校友。爷爷黄昭煊是该校1958级机械二系学生,81岁奶奶何惠芬是1959级机械一系学生,49岁姑妈黄冬1990年考入同济医科大学(后合并进入华中科技大学)妇幼卫生专业就读。18岁黄思皓今年也考入该校。
“70周年校庆日,我也让爷爷分享这份喜悦。”10月6日中午12时25分,线上观看完学校建校70周年大会后,黄思皓来到南大门,当起导游,带爷爷“云游”校园。
黄思皓在校史陈列馆外视频连线爷爷黄昭煊。 记者高勇 通讯员高翔 摄
“爷爷,这是南一楼,您在学校时,有这个楼吗?”黄思皓举起手机,“有的。”爷爷笑着说。“爷爷,我带您逛逛,我才来学校不久,说不定您对校园的印象,比我还深些。”黄思皓说。
虽然下着小雨,但黄思皓给爷爷介绍起来丝毫不含糊。
“爷爷,您看校园的这些参天大树,我们是森林大学。”
“是的,我们那时候树并不多,也没有这么大。”
担心爷爷看不清楚,黄思皓将手机采用横屏、竖屏不断变换拍摄。
黄思皓在华中科技大学建校70周年师生书画摄影展上,给爷爷当“云导游”。 记者胡义华 摄
黄思皓说,爷爷当年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市建筑材料机修厂工作,工作上兢兢业业,退休前是广西梧州市铸造厂厂长。
“云游”到华中科技大学老图书馆,爷爷抑制不住激动,“样子还没变,我们当时每天晚上在这个图书馆学习,桌子不多,如果没位置,我们就到宿舍去看书。”镜头面对现代化的新图书馆时,爷爷叮嘱孙子,“思皓,现在各方面条件比我们当年好一万倍,你要珍惜这样的学习机会啊!”
黄思皓在校史陈列馆视频连线爷爷黄昭煊看展览。 记者高勇 通讯员高翔 摄
在校史馆,爷爷提出一个要求:“当时有位老师,写了一本书,很有名气,你帮我查查。”黄思皓举着手机,一张张校史馆照片查找。三分钟后,他终于找到了:一张照片上,赵学田教授拿笔写字。一旁文字介绍,赵学田教授编著的《机械工人速成看图》,为加强机械工人的技术教育找到一条便捷之路。1957年,该书被搬上荧屏,开创我国科教片的先河。
在校史馆陈列的一张“1960年底学院专业机构一览表”上,标注机械制造系第二个专业“制造工艺及机器”,爷爷说,“我们那时叫‘锻造工艺及机器’,锻造和制造还是有区别的……”
华中科技大学校史馆陈列的赵学田教授事迹。 记者胡义华 摄
一个小时的云游,爷爷意犹未尽,他叮嘱黄思皓,“你一定在我的母校好好学习,不辜负大家的期望。”
(长江日报记者胡义华 陈晓彤 通讯员高翔)
【编辑:丁翾】
更多精彩内容,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“大武汉”客户端。